總網頁瀏覽量

2012年6月26日 星期二

全身器官移植了,還有我嗎? / 釋果燈


傳統淨土宗認為人死後八小時內不宜移動身體,以免障礙亡者超生;然而現代潮流提倡捐贈器官,部分佛教徒引用昔日釋迦牟尼捨身飼虎、割肉餵鷹以行菩薩道的故事,肯定器官移植是救人的慈悲行為。這兩種主張,各有其依據,然則是否有一更高、更中道的智慧可溝通這兩者的矛盾看法?以及如何解釋凡夫跟聖者間的巨大差異?

龍樹菩薩的《大智度論》卷12有一類似移植器官的故事,詼諧幽默中不失哲理,對以上問題頗具啟發性,茲譯文如下:

古代有一旅人外出遠行,入夜後獨宿於荒郊空屋。半夜裏,突然有個鬼,揹著一具死屍,來到旅人面前;隨後又有一鬼追來,忿怒叫罵:「死屍是我的,你為什麼揹到這裏來?」前鬼道:「胡說,這死屍原是我的,我當然可以自由移動。」後鬼仍爭辯死屍是他的,於是二鬼各拉住死屍的一手一腳,互相扯奪不讓。

於是,前鬼說道:「這裏恰巧有個旅人做見證,可以問他。」後鬼便問旅人:「死屍是誰揹來?」旅人心想,二鬼皆兇惡而力大,我說實話或說謊話,即使討好一鬼,必致惹惱另一鬼,看來今夜活不成了,於是決定說實話:「死屍是前鬼揹來的。」

後鬼乍聽,果然大怒,立即捉住旅人一手,用力拔斷,並隨地一擲;前鬼見狀,忙拔死屍之臂,給旅人換上。這樣後鬼拔,前鬼換,把旅人的兩臂、兩腳、頭、脅、以至全身,通通拔出換上。

這時,奇怪的是,二鬼不再爭執了,各取地上拔來的新鮮人體嚼吃,吃完了各自抹抹嘴巴而散去。

站在一旁的旅人,看得目瞪口呆,心想:「我父母所生身,眼見給二鬼吃盡了,我現在的身體,都是他人之肉,我現在究竟算是有身體?或是無身體呢?有我或無我?」為解決這生命問題,天色甫亮,旅人立即動身前往佛塔,找到幾位比丘,把夜裏發生的事詳述一遍。

諸比丘聽了之後說道:「從無始以來,根本沒有什麼『我』,不過是地水火風四大因緣的和合,凡人妄認以為我身;你的原身與現在身,皆是四大和合所成,這其間原沒有什麼我。」諸比丘更給旅人說法開示,旅人經此禍難,當下證悟阿羅漢果,超出三界,永絕輪迴。

現代新科技流行未來人類可以自我克隆(複製),包括性格、記憶都可一併克隆。被克隆的新我,是不是原來的我?我是單一?或者多數?如果我是單一的,為何可以被克隆而延續下去?如果我是多數的,那麼我就不是唯一不變的。可見,我,既不是一,也不是多,一多的現象雖宛然有,卻都不可得,沒有實在性。

聖者悟無我而捨身度生,凡夫執我而不得解脫,這不僅是平日如此,生死關頭也不例外。所以,應否捐贈器官的討論,實更要把握「無我」正見的聞思修,認清自我無明的深細難除,才不致於事相上各執一邊,不見中道而陷入盲目的紛諍和無益的修行。







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

誠邀 夏有涼風冬有雪茶會 / 釋果燈



三千大千世界的多維空間

交織出水晶般的空靈

無限地凝視

無涯地聚焦

悠悠笛聲中

如酒肉般的圓潤

一杯茶香

狂心頓歇

原來








幻境是菩提




時間:6月5~6日下午1時30分至4時30分
地點:覺風園區(北投區秀山路69號)

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

長爪梵志vs.善來菩提 / 釋果燈



上週五在《大智度論》課程時,講到長爪梵志傲慢自負,向佛陀下戰帖,提出:「我一切法不受。」的論調,結果被佛陀四兩撥千斤,反問長爪梵志:「你說一切法不受,你對自己的主張又受不受?」

當時,長爪梵志一聽,就如好馬見鞭影即時覺悟,於是棄捐貢高心態,慚愧低頭,如是思惟:「佛置我於二難,如果我說接受『我一切法不受』之說,明顯自我理論矛盾;如果我不接受自己所提的主張,那跟一般沒主見的人,又有何異?」

說到這裡,我於是想到覺風的小犬,善來和菩提。這兩隻天之驕女驕子,承受往來絡繹善信的三千寵愛,不僅不愁吃穿,還是標準的哈日族,非進口食品,它們可是不屑一顧的,其傲慢貢高的情形,與隨佛出家前的長爪梵志,可說是同類習氣。

不僅如此,善來和菩提,也真的有幾分跟長爪梵志「好馬見鞭影即時覺悟」相似。尤其當它倆刁蠻不聽勸時,只要拿出家法,眼尖的狗輩,立即馴服跳進各自狗屋,自覺英雄必須識時勢。

馬與狗,靈性雖不如人,但時勢危機的自覺,卻是人類所不及。這是值得自詡萬物之靈的人們惕勵的。

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

印順導師《中觀論頌講記》課程簡介 / 釋果燈



近代以來,漢傳佛教最偉大的人物,首屈一指的就是印順導師。在導師龐大而系統的大作當中,對於漢傳佛教最具啟發性的,就是對中觀宗性空學的抉發與闡釋。

性空學的最重要原典是《中論》(或稱《中觀論》),而印順導師的《中觀論頌講記》,即是對《中論》的解說,本書之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
龍樹《中論》的歷史關鍵地位,在於解決大小乘對立,貫通大小乘各自在佛法義理上偏向一邊的問題。

導師在其著作《性空學探源》中表示:性空思想實經歷部派佛教學者以及大乘學者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果。部派學者於實相的研究中,反而助成假有說的發展;而大乘學說著重勝義的掌握,也有助於空性的抬頭。

於是,「假有和性空」,相順相應於《阿含經》所示之「緣起中道」,這即是龍樹在《中論》裡用以融貫諸家之長,解決大小乘諸家學說之偏見的核心思想。其最膾炙人口的偈頌:「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,亦為是假名,亦是中道義。」即是說明這個道理。

《中論》思想源自《阿含經》,又受部派佛教學院式的教理啟發,綜合大乘佛教的進步思想,集大成於一論,難怪導師要說「宏闡中期佛教之行解」!所謂中期佛教,即以龍樹之《中論》為最重要之典籍,也是學人用以建立佛法正見的最首要依據。


上課地點:台北市佛教青年會(台北市新生北路一段88號5樓)

日期:7月18日開始,每週三晚上7時至9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