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

學佛人的IQ和EQ / 釋果燈

現代人不但重視理性IQ(智商),也很重視感性EQ(情感商數),並以之衡量人生成功幸福,是否具抗壓性的重要參數。實事上,佛教也有相對應的IQEQ,而且,比世間的IQEQ,更高超、更出色,學佛人其實不需外求,只要思考一下,就不難找到妙方。

「緣起性空」,是佛教的最高原理,也是聖者的智見,不管是大小乘佛教,都強調其重要性。可以說,佛教最大的特徵,就是智慧IQ,或稱之為不共世間的「般若」。

然則,大小乘的差別,有何不同?這要從EQ來區別,大乘提出「慈悲」的德目,是感情的或感性的積極淨化;相對地,小乘則較消極,為止息個人的惡業,僅止於不傷害眾生。

大乘所倡「慈悲」,它和世間其他宗教哲學的「博愛」或「仁愛」等德目,有著本質上的根本差異,這即是我、我所愛的消融與否。換言之,「慈悲」和「博愛」,前者是完全無私的付出,後者則仍有我執、我愛的成分在內。

是以,分析起來,大乘佛教正面提倡「慈悲」,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用「般若」來化導感情,使感情獲得升華,在無止盡的慈悲度生中,再回饋「般若」以廣大的世俗智和福德因緣,使得「般若」更圓滿、更無邊。

「世間情深」,有情凡夫感受最深刻而持續的,就是情愛、情執,加上種種無知、偏見,不但作繭自縛,甚至「問世間情是何物,直教生死相許」,其與覺悟者的心境,可謂天地懸隔。

凡聖境界,兩相對照,更明確學佛人的感情,也就是EQ的管理,不經一番大破,就不能大立。大破,是破除自我愛的盲點,革新自我本位思考方式,這即是「性空」的妙用;大立,是堪能承擔,勇於接受無止盡的考驗和學習,藉由利他的事業來成就自己,這是「緣起」的回報。

大破的精神,非「性空」不可,也因為「性空」,沒有永恒不受影響的本體或現狀,所以世間並非一成不變,充滿了改變的可能,生命有著無限的機會,端視善用與否。

大立的精神,在佛教眾多的《本生經》裡,處處訴說著菩薩發願長期在生死中度生的故事;它的慈悲情懷,在大乘的菩薩行中,凝聚出膾炙人口的「我不入地獄、誰入地獄!地獄不空、誓不成佛!」的弘願。

「緣起性空」的真理,波瀾壯闊的菩薩悲智行,世間IQEQ的無限淨化,明智的學佛人,請問您還有什麼不能放下的煩惱?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困難?還有什麼不能完成的事?